日前,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縮山拳傳承研學基地授牌儀式在王氏故居舉行。走進十傘巷內,歡快的鼓樂聲從王氏故居中不斷傳出。大廳內,由臺州學院師生帶來的舞獅表演、縮山功法展演、射禮展演等精彩節目輪番上場,熱鬧的場面吸引了眾多游客駐足觀看。在陣陣掌聲中,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縮山拳傳承研學基地順利完成授牌。
“有了研學基地這個平臺,我們就可以將縮山拳與各類活動相結合,不斷創新宣傳載體與傳承方式,讓更多人知道臨海有這么優秀的非遺項目。”臺州市非遺傳承大師覃宇德告訴記者,隨著時代的變遷,縮山拳的傳承曾一度出現斷層現象。他們希望將研學基地打造成展示傳統文化的窗口,讓縮山拳在新時代里再現光華。
據了解,縮山拳是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因“縮大山之力聚于拳掌而發之”而名。
相傳縮山拳為元末臺州農民義軍首領方國珍所創,是最有特色的浙江地方拳種之一,于2016年12月入選浙江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近年來,縮山拳在傳承人馬曙明及其弟子的不懈努力下,在臺州范圍內再次名聲大噪并陸續進入我市臺州學院等各大、中、小學的體育課。
市文廣旅體局黨委書記、局長王榮杰說,縮山拳傳承研學基地的建立既是我市在非遺傳承道路上的一次有力探索,也是我市豐富歷史文化名城內涵的一項重要舉措。建設歷史文化名城,離不開優秀的傳統文化支撐。截至目前,我市共成功申請非遺項目192項,其中國家級2項、省級21項、臺州市級45項、臨海市級124項,內容涵蓋曲藝雜技、醫藥、民俗等。今后,他們與非遺傳承人們共同做好傳承、宣傳工作,讓更多的人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